我是如何走到這地步的?
被唐鳳腦波影響!公部門實習的申請動機🤯
我從大二開始就一直很想去實習,在當時就有看到 RAY 這個公部門見習,但可惜那時的實力不夠,申請了卻沒有上,於是這個小小的遺憾就一直留到大三。升上大三之後,卻又因為手上太多事情,加上每堂課的作業都真不是蓋的,雖然有看到 RAY 正在開放報名,卻沒有真正花時間去填完報名表單。
直到在全台疫情進入三級之前,我去了一個叫做「放視大賞」的設計論壇,在那邊聽到了唐鳳的演講,因為台下的觀眾都是高中生的關係,所以問題都非常口無遮攔,但他卻可以用非常完美的方式化解,這讓我對唐鳳產生了一絲絲的崇拜,於是在回家之後決定把表單給填了,這大概就是我最大的申請動機之一吧!
於是在書面審查以及面試之後,我這次被選上了!但不得不說行政方面要填的資料真的有夠多,我忘東忘西的前前後後被提醒了好幾次,感謝每個還特別花時間催我交資料的行政人員 orz
第三級防疫警戒,全員線上工作🚨
在 2021 年的五月中左右吧,全台進入三級防疫,宣導大家沒事別出門,甚至室內五人以上能夠依法開罰。但這對我來說其實影響不大,因為我平常就沒什麼在出門,而且見面會改成線上我反而就不用大老遠跑到台北去了XD,反而是好事(?
而唐鳳辦公室使用的線上協作工具也和我之前使用過的不太一樣,包括很像 slack 的開源軟體 rocket.chat,然後視訊是使用 butter,好像兩個都是自己架的,超酷!
剛開始討論就遇到的難題!線上合作模式🤦♂️
最終我被分到改善健保署的網站,另外兩位隊友的專長剛好是 UX 跟 UI,以團隊來說能力值很平均,真是謝天謝地。不過在剛開始就遇到了一個大麻煩,先來看圖好了,大家一起來找找看,羊毛出在羊身上,問題出在誰身上?
right!上面提到的問題就是我的作息(可以參考第一列的便利貼),七月初剛放暑假的時候還在忙作業的事情,還有實驗室接的案子也正要開始動工,我完全就是不分日夜趕工的狀態,結果組內第一次開會我還真給他睡過頭……
議題探索
還好我的組員人都很好,沒有因此而討厭我(應該沒有吧?),而我們也終於迎來了第一次的任務⏤⏤議題探索,在這個階段我們要先了解我們要改善的網站,並且透過使用者研究與訪談,初步找出網站的問題。
健保卡網路服務註冊,這是一個提供健保卡註冊的網站,只要在這個網站註冊健保卡密碼之後,就可以拿註冊的密碼搭配讀卡機與健保卡來使用各種健保署推出的網路服務,包含疫情期間很重要的口罩、疫苗申請,以及健康存摺甚至是繳稅等等。
知己知彼百戰百勝,的競品分析🏆
在初步的議題探索當中,我們使用十大易用性評估以及競品分析來對網站做研究,而我負責的任務是做競品分析,也就是分析與我們的產品相同,或是相似的產品,而這些產品和我們很可能會是競爭關係,因此稱作競品分析。
而健保署網站其實並沒有什麼競爭的對象,因為它就是一個政府提供的服務罷了,因此我選擇分析需要使用到讀卡機的各式網銀服務,了解各大企業是如何透過淺顯易懂的教學引導民眾使用讀卡機,並且在會議中跟其他組員分享,這裡算是我的 UX 研究初體驗><
服務的最前線,使用者訪談⚔️
研究的再多,不如直接找個使用者來看看網站的實際使用情況如何,這邊因為有點突然,找來的使用者都是我們身邊的朋友,訪綱則是由比較有 UX 經驗的 Nicole 來負責產出(應該說前期都是他在規劃主導了,真是萬分感謝…)。也不知道是不是我們太會找,三位使用者有三位都在元件安裝部分卡關,但同時讓我們知道可能是網站提供的一些教學或常見問答的部分,有些不足或不夠直觀,讓使用者在遇到問題時沒有辦法立刻解決,雖然只是初步的研究,但這些都有可能會成為我們之後研究的素材。
定義問題
機關訪談之呼吸 壹之型:定義問題
這裡我們將上個階段的成果呈現給健保署看,同時向他們詢問了一些我們想了解的問題。其實健保署也了解網站本身可能的問題,但是考量到資安方面的疑慮,讀卡機是不能不用的,畢竟裡面存的都是個人資料,一但外洩就可不是鬧著玩的。
「安全跟方便是一體兩面的,越安全的東西越不方便
但我們也不能確保它絕對安全,這些關卡只是讓有心人跳障礙賽。」
這次的訪談是由 Nicole 主持,在下一次我負責主持的時候才發現他主持的有多好,過程流暢而且可以按照談話內容隨時應變問題,讓我覺得好崇拜🥺
HMW & Job Story ✈️
除了機關訪談之外,我們這個階段也要使用 HMW(How Might We)整理出網站的三個核心問題,並針對這三個問題來做之後的改善目標。我們列出的問題有:
- 如何讓使用者確定目前遇到的技術問題為何並有效解決問題?
- 如何在網站出現問題時讓負責單位得知並讓負責單位有效處理問題?
- 如何引導使用者有效率完成網頁操作、達成任務目標?
以及畫出 User Journey 來呈現使用者在使用服務的流程,在討論後我們決定使用 Job Story 來呈現服務流程。
小結
Retrospective Workshop
在第二次見面會(線上)結束後,我們進行了一場小小的團隊回顧,這邊也是 Nicole 提出的,他真的 carry 我們很多,請原諒我之前都是當一個只會接收指派工作的奴隸,在這個突然組成的小團隊當中沒有辦法馬上成為一位能夠提出想法的角色QAQ
工程師的 UX 初體驗,我的改變讓你看得見(希望啦)
到現在為止,不難發現我上面完全沒有提到工程相關的事情,因為沒錯!健保署說我不能動他們的 code 哈哈嗚嗚嗚嗚,但想想其實也算合理,怎麼可能讓一個新來的見習生去動那麼重要的資料,出事情可不是我道個歉就能了事的。於是這裡我想給之後可能會有來看我的文章決定要不要參加的人,尤其是工程背景的一個判斷標準:
❌ 想要寫程式,學習或交流工程相關知識
✅ 想要學習 UI/UX ,走過一輪完整的使用者研究
但不得不說在這裡收穫最大的還是能夠學到 UX 的思考邏輯,就像是唸資訊的我會漸漸的被自己的領域所學影響思考方式,而在了解這些 UX 知識之後也會有同樣的感覺,像是 persona、user journey 等等的概念其實都可以應用在生活當中,我覺得還蠻有意思的,至少不會讓生活周遭都充滿程式碼。
最後再提一下曉曄,他是我們這組的設計擔當,投影片的主視覺是他設計的,我覺得很好看,然後我們做完也會讓他修過一輪,真是辛苦他了,這邊我真的沒有辦法……。不得不說我前面真是沒路用,後面也會嗎?
請待下集分曉
- 實習心得(上):工程師的 UX 初體驗!
- 實習心得(中):集合啦!網友見面會
- 實習心得(下):成果發表!公部門實習完結篇